跳至主要內容

陳茂波勉中六生發揮潛能實踐理想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出席一家中學的畢業典禮時,肯定中六生在新冠疫情下完成中學文憑考試的努力,又鼓勵他們面對考驗時要抱持熱誠,堅毅地尋找自己的興趣和未來。   以下是財政司司長陳茂波5月29日在培僑中學2021至22學年畢業典禮的致辭全文:   吳主席(培僑教育機構董事會主席吳康民)、曾校監(培僑教育機構董事會副主席兼校監曾鈺成)、伍校長(培僑中學校長伍煥杰)、各位嘉賓、各位老師、各位同學:   大家好!非常高興得到曾校監的邀請,參與培僑中學2021至22學年的畢業典禮。   首先我要恭賀各位同學完成了中學階段。六年,是不短的時間。從出生到六歲,你已由嬰兒變成懂事的小孩子。另一個六年,讓你完成了小學階段。再一個六年,就來到今日。這是各位同學在人生路上的一個里程碑,一路走來,有着母校的教誨與愛護,父母的疼愛與關懷,更有你們每天的努力和堅持,在過去兩年多疫情一再來襲的期間,完成了DSE考試(香港中學文憑考試)。各位同學,值得為自己的努力、父母和學校的支持,給自己一個like!   畢業,標誌着各位完成了一個歷程,卻也是新旅程的起步點。雖然未知道公開試成績如何,將會繼續升學抑或進入社會工作,未來,總有很多未能確定的變數,無可避免地會讓大家心裡比較忐忑。不過,人生其實常常都處於不確定的環境中。可以確定的只有過去,未來本身從來就是充滿變數。從這個角度想,其實又不需要太擔心未來會如何。   換個角度看,其實我們更應該因為未來的可變而充滿期待。無論是升讀大學、作其他進修,抑或找工作,我們都可以將自己的興趣與潛能全力發揮。有人說條條大路通羅馬,我比較饞咀,會說煎炒蒸炸燘燉焗,只要努力嘗試好好地煮,任何烹調方法都會有其好吃之處。   在學校的網站上,除了前校長曾鈺成的文章,同樣有分量的是同學們的文集,我看到其中一篇的題目是「談談人生處處是考場」,亦是充滿智慧。大家才剛考完DSE,一聽這題目,第一反應可能是:「吓,又再考試?」但想深一層,人生中就是充滿挑戰,充滿抉擇,雖然大家還年輕,但我相信都曾有這方面的經歷。面對挑戰、面對考驗時,最緊要是我們抱持熱誠、努力去尋找自己的興趣和未來,在追尋未來和實踐理想的過程中,堅毅就會贏,我相信大家都會找到自己的出路。   更值得我們期待的是,只要堅毅,順着自己的興趣去努力,你會發現一個從未認識的自己。也許,過去你不曾想過,疫情之下的你,仍然可以堅毅努力地溫習,在一步一腳印中,終於走到今日。艱苦中的磨練,往往是最珍貴的成長回憶。   我和大家分享一個小故事。在1970年代,當時有位還未成名的導演正開拍一套叫做《大白鯊》的怪獸電影。拍攝中途開支已超出預算,怎料作為主角的機械鯊魚一沾海水便出現故障,時運作時故障。導演卡在中間,為究竟電影會否爛尾而煩惱,心想還能拍下去嗎?結果他靈機一觸,既然機械鯊魚用不到,索性把電影由怪獸片重新定位為驚慄片,改為透過配樂和拍攝手法營造氣氛來達致驚慄效果。結果,這套電影叫好又叫座,而這位導演亦一舉成名。他是誰呢?我留待大家上網查考。我想說的是,人生之中環境不一定如意,未來亦充滿變數。但只要你肯努力、敢變通,朝着理想進發,總會闖出你的一片天。而在這過程中,你的父母、你的老師、你的母校,都會是你的支持和後盾。   其實,你們生活了六年的母校---培僑中學,也是在磨練中展現着風采和光芒。從二次大戰後開始作育英才,從培養東南亞的華僑子弟到以本地生為主,學校都堅持為國家的發展與建設培育人才。從在跑馬地的年代到北角,從中學擴展到小學,還有在沙田的培僑書院,逐步發展,深耕細作地培育人才,一代又一代,今日在座的各位,就是校長和老師們努力不懈的見證。   我十分認同培僑中學的辦學理念---培才思報國,培育學生的報國之心和報國之情,並立下報國之志。學校一直大力推動國民教育課程,在課堂教學與課外活動中,致力培養學生認識祖國,豐富國情和民族歷史發展的知識,並提供各樣體驗式的學習,包括軍訓、考察大灣區和內地不同省市,讓學生擴闊視野,為未來貢獻國家做好準備。   學校還組織師生與內地姊妹學校交流,加強師生對內地發展的認識,促進兩地情誼,又考察多個內地機構,包括大灣區內的高新科技公司,如大疆、騰訊等,給同學深入了解當地的創業及就業機會。此外,更到北京人大附中(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參加STEM(科學、科技、工程和數學)課程,以及到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和其他內地大學,增加同學對內地大學的教學模式及校園設施的認識,促進同學們對到內地升學和就業的了解。我知道近年培僑不少優秀學生均獲內地頂尖學府,如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復旦大學等取錄,成績有目共睹。培僑這份獨特的辦學理念與文化傳承,讓培僑的同學們與別不同,充滿着愛國情操。   同學們是香港和國家的未來,是未來社會發展的力量和貢獻者。教育是培育生命的工作,同學們受益終身。我深信,在大家的努力下,培僑一定會繼續培育出一代又一代對知識充滿好奇、對社會滿有關愛、對家國抱有情懷的愛國青年領袖。   最後,我再次祝願各位畢業的同學前程錦繡,培僑中學發展璀璨,各位老師、同學和家長身體健康、工作順利、學習愉快。多謝大家!  
http://dlvr.it/SRHvyN

此網誌的熱門文章

虛擬經濟博覽及會議 Business GoVirtual 2022

虛擬經濟博覽及會議(BUSINESS GOVirtual Expo & Conference)是香港疫後首個B2B “Tech x Business” 實體科技展覽會, 旨在匯聚IT界領先的技術解決方案供應商及企業用戶展示創新技術 及專注展示虛擬時代中的社交和商業關鍵技術的商貿平台。 拓展粵港澳大灣區是中國政府發展藍圖中的重點戰略性規劃, 對中國驅動創新發展上具有重大意義。香港作為國際創科樞紐, BUSINESS GOVirtual策略性地選址在香港舉行, 致力為科技公司提供一個技術交流、 促成合作及建立夥伴關係的交流機會。 除實體展覽外,BUSINESS GOVirtual全新推出線上展覽及會議平台「 GOVirtual OMNI」,歡迎全球參展商及觀眾在打破地域及時區的限制下, 隨時隨地參與這個虛擬活動! 虛擬經濟博覽及會議2022 實體展覽 日期:2022年7月13-15日 地點:灣仔會展 線上展覽平台 日期:2022年7月13-19日 The GOVirtual OMNI 網址 :  https://zh.govirtualexpohk.com

InnoHK創新香港研發平台啟動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今日出席「InnoHK創新香港研發平台」啟動禮。她致辭時表示,香港具備一系列得天獨厚的條件,她對香港創科產業的長足發展抱有充分信心。   InnoHK是香港特區政府的創科旗艦項目,致力促進環球科研合作,讓香港在全球高科技版圖佔一重要席位;今日的啟動禮標誌着政府進一步推動本港創新科技發展邁向新里程。   林鄭月娥於啟動禮致辭時說,銳意推動香港創科發展是她自2017年就任行政長官以來的重點工作。本屆政府至今投放逾1,500億元,是對創科發展史無前例的支持。   在各方努力下,本港創科生態發展向好,本地初創公司數目五年間大幅增加近七成,至2021年約4,000間;同期風險投資基金投資由約98億元躍升三倍至逾400億元;本地孕育的獨角獸企業更是從無到有,至今已有十多間成功誕生。   她說,由於香港過去數年先後面對黑暴和疫情的嚴峻挑戰,政府確實無法一如計劃吸引更多專業人才和鼓勵企業加大研發投資,為本地創科生態提供更好的土壤。   不過,她對香港創科產業的長足發展抱有充分信心,而信心的來源是香港具備一系列得天獨厚的條件,加上國家去年公布的《十四五規劃綱要》明確支持香港建設國際創新科技中心,以及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帶來的龐大機遇,香港創科發展定必是一條康莊大道。   其後,林鄭月娥連同一眾主禮嘉賓主持啟動儀式,為InnoHK標誌和官方網頁揭幕。   InnoHK由創新科技署推動,經過嚴謹的篩選和審批程序,28所研發實驗室獲選進駐,匯聚七間本地院校和研發機構,以及30多間來自全球11個經濟體的機構,參與的本地和海內外科研人員合共約2,000人。   http://dlvr.it/SR54Rl

中大醫學院與香港科技園公司合作舉辦「醫療創新及科技峰會」 展示香港轉化研究成果

香港中文大學(中大)醫學院與香港科技園公司(科技園公司)合作,今天(10月14日)於科學園舉辦「醫療創新及科技峰會」,提供平台予一眾來自世界各地的醫學及創科領袖、學者及青年精英進行醫學科研知識及經驗交流,同時展示中大醫學院在轉化研究的豐碩成果。 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局長孫東教授於活動開幕禮致詞,他感謝中大和科技園公司一直以來對促進香港醫療和創新發展的支持和貢獻,並表示:「在眾多範疇中,生命健康科技是香港具有明顯優勢的領域之一。香港擁有強大的研究實力和原創性,可創造具有顛覆性和前瞻性的研究成果,以及『從零到一』的突破能力。」 孫東教授續說:「香港正迎接創科發展的黃金時期。在中央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香港將全力發展創科產業,並積極參與建設大灣區成為國際創新科技中心。」 中大醫學院院長陳家亮教授感謝參與峰會的每一位來賓,他說:「『醫療創新及科技峰會』是中大醫學院慶祝40周年院慶的重頭活動。作為一所相對年輕的醫學院,我們於數十年時間躍升至全球首30間頂尖醫學院之一,並在多個轉化研究項目上取得突破,推進國際醫學發展,惠及人類健康。研究人員的努力不僅得到世界認同,改變多項臨床建議,他們亦躋身全球傑出科學家行列,讓香港醫療及科研走得更高更遠。是次峰會展示中大在醫療保健研究上的的優勢、分享團隊如何實踐知識產權和專利保護,及培訓年輕人才的策略。今天我們亦提供了一個跨地域的平台讓各地精英交流創新知識及想法。」 陳家亮教授續說:「展望未來,我們期望能夠將研究平台和網絡拓展至粵港澳大灣區,藉以提升科研實力。中大醫學院非常感謝科技園公司對是次峰會的鼎力支持,以及他們多年來在推動轉化研究和培育香港初創公司等方面的工作。我們會繼續在創科發展的道路上攜手同行,期待未來更多的探索。」 科技園公司行政總裁黃克強先生很榮幸能見證中大醫學院成立40周年,他表示﹕「科技園公司推動創科發展20年,在香港建立了蓬勃的創科生態圈,至今已匯聚超過1,100間創科企業及逾11,000名科研人才。我們致力將研發成果轉化成創新方案,去年10月成立的轉化研發所更著力加快生物醫藥技術的轉化過程,促進具潛力的研發項目成為造福社群的應用方案。我們將繼續與『官產學研』攜手合作,協助我們的合作夥伴把握國家『十四五』規劃帶來的發展機遇。」 「醫療創新及科技峰會」舉辦多場座談會,由多位重量級的醫學、科研專家及享負盛名的業內人士主持及作分享,主題